财新传媒
2012年12月30日 10:08

复兴的“启蒙”与启蒙的“复兴”

常见复兴、启蒙二词,大多数人将二者割裂。窃以为就当今情形而言,二词需合看,合看之后,需杂交。试简单臆解如下:

不论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还是四九建国划界,中国旧有传统政治体系已基本被颠覆无几,今人知之甚少,惶论实践,复兴个屁。例如,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最好的朝代是汉朝,此为公论。今天的政客、公知对于此朝的选举、施政、监督、考绩又有多少了解呢?以“复兴”言,首先需“启蒙”之。

中国传统政治与古希腊罗马...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2日 15:21

清以后的中国政治制度到底是啥型?

今日国人几乎不说政改不开口,然今日中国的政治制度到底是啥型?估计不少满口政改的人也难说出一二。我固是不知,但有此一问:

莫再说两千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只是封建专治,说这话的,不仅是看低了中国人的智力,简直是污辱了人类的智力。需知,一个制度绵延两年余年,那可真不是吹出来的,放眼全世界也无此一国。这个制度的菁华绝不仅是封建专治。食货、选举……这些制度在“三通”“九通”“十通”里全有专门论述,其精到之...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3日 08:05

莫言、官方,均不应是吐槽重点

莫言获诺奖,非莫言主动申请:选我选我。

官方赞莫言,非官方竭荐之:给莫言一个诺奖,还世界一个惊喜。

诺委奖莫言,程序、过程,无异往届。若说与莫言、官方一点关系也无,嫌过为绝对。我虽不知内情,但我认为真的关系不大:常见他国获奖者知其获奖时,大为惊诧可证。

诺委虽然只看了莫言的极小部分文字,但莫言三四百万的中国文字作品,中国众多评论莫言的,我看他们显然还不如诺委看过的多。我为他们脸红。

官方如何评...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6日 15:09

莫唱普爱歌,人有恨

莫唱普爱歌,人有恨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期,西方的宣传漫画明信片: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该明信片1900年在法国国内邮寄)

 

 

标题意思足够明显,再说两句俗的,鲨鱼不吃蚂蚁,虎恶不食白菜。为嘛,自己琢磨去。有人说了,那是爱,哈哈哈……   玩深刻的,宗教最为普世普爱,耶和华、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真的普爱所有两条腿站立的人吗?今天各地伊斯兰教徒的行动足已焚烧掉所有“肯定”答案。   地域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1日 08:29

钓鱼岛归属依例无关左右

钓鱼岛归属依例无关左右

八国联军时期,西方的宣传漫画明信片:中国龙闭关自守招来八国联军,小日本打先锋。(该明信片1900年在德国国内邮寄)

 

只要稍知点历史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地方的归属当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时,与“自古”有关吗?与左(爱国)右(卖国)有关吗? “条约”有关吗?与“公理”有关吗?与“人心”有关吗?与“愤怒”有关吗?答案都是俩字:无关!多说几个字就是:根本TMD无关!   “自古”属中国的多了去了,就拿刚...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08日 22:16

国人一向不屑于形而下者

 

读吕(思勉)著《中国通史》看到这句,想想过去,看看今天,还真是这么回事。   传为孔子所作的《易经·系辞》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瞎子都能看得出,“道”比“器”牛大了;孔子当年就听老子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形而上的“道”说白了就是自然规律,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法则。看看,牛吧!所以,从老孔那时,两三千年来,中国人乐“道”不疲,而对“器”不屑一顾。毕...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05日 15:53

易之三解&太极图&悲辛交集

易之三解&太极图&悲辛交集

 

易之三解 易有三解:变易、不易、简易;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简言之: 变易:世间万物,变化是永恒。考察任何一个东东,均应以“变化”为出发点,对所谓结论,也应持有“变化”的眼光,而不应“看死”; 不易:俗语有云,万变不离其宗,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始终有“不变”,往大了说,你总要遵从在宇宙里这一特定空间吧; 简易:在坚持了“变易”“不易”后出来的成果,还一定且必须应是“简易”的。只有...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8日 20:02

1900:日驻华书记官在京被剖尸

 

  据《庚子国变记》(李希圣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一册,神州国光社出版,1951)记载:   1900年5月15日(月日均为农历,下同),日本驻华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出永定门,董福祥遣兵杀之于道,剖其尸。   当日,甘肃提督董福祥所部刚刚入永定门。时义和团已大举进京,各国使馆纷纷发信天津调兵进京保护。日本驻华使馆书记生杉山彬乘车出城迎视,遂与董军相遇于道。董军见之,问何人?杉山彬以实情相告...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1日 20:48

束缚与等待

什么束缚了你?

我们常说的“封建”这个词,确切地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经死了。而欧洲与此相近的年代(封建时期)则是文艺复兴前,即我们的战国时代。之间相差1500-1800年。这你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古代中国在彼时世界强大的理由。

接下来很有趣的对比在于二者结束“封建”之后的发展路径,中国出了个强大无比的秦始皇,统一了;而欧洲则始终未出类似的强大无比之人,所以星星之火燎原了,虽然依旧四分五裂。别辩解说他...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4日 23:20

赤贫国民

写下这个标题,心里仍是没底儿——赤贫?太夸张了吧?还赤贫国民?说的是中国国民吗?但……不知怎么的,这个词儿最近不时在我脑子里闪现——

亲友某,三口之家,夫妇是典型的工薪族,现有住房始终不太满意,最近看很多人钱当纸一样买房,恰巧又抽到了某楼盘的非常紧张的号,耗子百平挂零,首付60%,现金200挂零,单位万,立马要交,不然后面排着一大堆穷得只剩钱的待购者……于是乎发挥主观最大能动性,四下举债……

朋友谋,...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8日 12:21

“喫饭”喽

请先看四小段“喫饭”的叙述:

 

地道的元末北方口语

喫饭呵,拣口儿喫。清早晨起来,梳头洗面了,先喫些个醒酒汤,或是些点心,然打饼熬羊肉,或白煮羊腰节胷(同胸)子,喫了时,喫些酪解粥。骑著鞍马,引着仆奴,著几个帮闲的般弄着,先投大酒馆里坐下,二三十酒肉喫了时,酒带半酣,引动心,座子人家里去。……(原本老乞大,刊于1418-1450。《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中华书局,2005,P43-44。注:原文为繁体...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7日 13:58

哭之笑之程序正义

哭之笑之程序正义

 

“争锋李庄案”(新世纪周刊,2010,01.11)让我对“程序正义”一词有了模糊认识,读罢该文,我义愤填膺,遵守程序正义,必须的!

霍中彦日志中有一句话令我感慨很久——当年邓、叶、华以政变方式进行了所谓“粉碎四人帮”的“正义举动”,岂非13年后流血之源流乎?清楚记得,当年那个正义活动后,我笑脸灿灿地参加过庆祝游行;然而就在那个正义活动的13年后,同样清楚记得,我热血汹涌游行后那个夜晚是那样欲哭无泪孤独无助...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6日 13:50

赵氏孤儿 & 修身……平天下

也说两句闲话,说闲话重在语境。

“赵氏孤儿”的故事非常著名,就不啰嗦了。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孤儿不过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事实是,老赵家四世三公,权力太大了,晋主(天下共主是周天王)早就想搞掉老赵,这是根儿,屠岸贾只不过是个符号,在晋主要搞掉老赵家的大背景下,屠岸贾们总会适时地飞马赶到。这是个权力转移背景下的残忍故事,两千多来一直在不停上演。权力转移与正义无关。兴,百姓苦;亡,百姓若。“赵氏孤儿”...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30日 23:20

道德巨人美国

道德巨人美国

 

常见攻击道德的言论,当然,攻击范围主要局限于中国(确切说是大陆),所谓道德绑架也。其实要真说道德高尚的国家,莫过于美国。有反对的吗?有反对的也没事,我简单解释两句:   第一: 先讲古,“二战”后,联和国成立,有五个国家被选为道德最高尚的,当然,虽说是选举,但其实是所谓综合国力决定的。说他们道德最高尚,这可不是瞎说,那是维护世界秩序的警察,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五国。这五国中,美苏最NB;中国...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9日 19:30

医患血案休不了

看财新网“医患血案何时休”报道,照例以批评医疗体制作为落脚点,文章最后一句“希望像哈医大血案这样的惨剧不要再发生”。文章嘛,当然也只能那样写,结尾总得给人点儿亮是不?但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其实医患关系紧张,乃致时不时发生个把血案,在目下中国一点也不奇怪,希望这种事不再发生的人最终会绝望。依我看,这事与体制啥的也一点关系没有,为什么?因为有些个事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均”这个指标。当“人均”数字极为恶劣时...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8日 10:07

客套——人心之危的产物

在我的日志“制度之恶的根源是人太多”,有不少人举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的例子。老实说,这些地方我都没去过,认识只是书本与影视中的描述。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客套。

制度之恶的根源是人太多,这个日志主要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生产关系,而不涉及生产力,所以这里的“制度”也仅只涉及与生产关系相关的。

需要解释的是,理解这个命题,不必太泥,你若不承认中国人口远已超载这个现实,那我只能...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7日 15:14

制度之恶的根源是人太多

很多文章以批评“制度之恶”作为出发点与归宿,我想说,如果现实中某个制度确实是恶的,那这个所谓的制度恶的根源在于人太多;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口在报章中一向是“四万万同胞”,时至今日,已近十四万万;试问,哪一个国家,在区区六七十年有这样的人口增速;

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人口红利,仔细琢磨这些词,从1840年算起,哪一个国家有中国出口的华工多,世界的发展都曾依赖中国的人口红利;而七八个子女对于赡养老...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9日 14:31

潘鸣啸谈韩寒

潘鸣啸谈韩寒

在3月1日面世的《中国改革》第3期上,有一篇本刊记者刘芳专访法国汉学家潘关鸣啸的文章。现摘录其中部分,并选配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与大家共享。

潘鸣啸(Michel Bonnin)简介
 

潘鸣啸,法国汉学家,1949年生于法国。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当代社会民主运动、民工、就业等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7日 12:26

我鄙视“必须转”

 

近几年,随着FACEBOOK、微博融入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必须转”。不知为何,每当我看到这个词,就从心里升起一股鄙视,继而是近乎本能的逃避。其实细细想想,我也转过不少,所以我鄙视的不应该是“转”,那自然而然,鄙视的是“转”字前的修饰词“必须”。

为什么会鄙视“必须”呢?再仔细想想,我发现这个“必须”转的东东(文字或短消息),与我生活中的某些“必须”——诸如吃喝拉撒睡——相比,是那...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22:10

【荐书】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5种7册)

【荐书】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5种7册)

推荐给研读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与正史配合读,是一套非常全面的文学总集。估计现在知道这套书的人不多。这套书虽然号称是文学集,但其中不少作品具有“史”的成分。对于近代中国与各国的战争,很多人的理解似是而非,这些作品基本都是同时期的人作于战争后不久,对于全面理解这些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这套丛书由阿英(钱杏邨)编。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上下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