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了那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拿《水浒传》说吧,从小到大也不知看了多少次,最近翻《中国小说史料》一书,才偶然发现,原来高俅最初是苏东坡的书记官,相当于秘书。《水浒传》中只说是小苏学士,没想到这“小苏学士”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旧话有云宰相门前七品官,今人也见邓府家将当大将。苏东坡的才华不用说了,能当上他的秘书的人,肚里的水儿不多点也不见得行。就算是原来不多,慢慢被东坡熏蒸,估计也比半瓶子要多不少,进朱赤进墨黑嘛。历史事实也差不太多,当苏东坡被贬岭南之际,东坡就想要给这个得力秘书谋个前程。东坡之所以这样做,一是高俅本人的才干还说得过去,二是当时文人的风气使然,互相荐贤是很潮儿的事。因此,东坡把高俅推荐给小王都太尉王诜。而后因为善于踢球,被端王看中(这点也是误传,见下文。但被端王看中是真的,总是机遇使然吧)。不久端王当了皇帝,高俅跟着发迹。这段火箭式升迁,比之王洪文更甚,只能归为点儿正、祖坟冒烟儿。
但是如此一个重要人物,《宋史》中居然没有传。根据史料的零星记载,知道他确实是宋徽宗的“幸臣”,罪名主要是“败坏军政”——因为他主管军事,却没能阻止金兵入侵。但他没有被列入“宣和六贼”中,可能与蔡京、童贯等相比还不算大奸大恶。并且史书上并没说高俅善于踢球。因善于踢球而受宋徽宗知遇的是李邦彦。把高俅说成“善踢球”,有可能是沾了他名字中“俅”的光,经过联想,就把李邦彦的本事移植到他身上了。
按三苏排名,“小苏学士”当指苏轼的弟弟苏辙,但是据南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高俅本东坡小史”的记载看,这个“小苏学士”却是苏轼。
《挥麈后录》中说: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出帅”——实际上是被贬到中山府,曾把高俅推荐给曾布。据学者考证,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王明清记载外公家的事情,应该比较可信。不过曾布可能知道高俅的人品,“以使令已多辞之”,谢绝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才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
据王明清说:高俅在苏东坡那里当的是“小史”,也就是仆役的意思。据我看,既然说高俅“笔札颇工”,那就绝不是只管伺候笔墨纸砚的“书童”,很可能是个“书记”,也就是秘书的身份。
史料表明,真實的高俅並非小說中那麼可惡,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官僚(官+僚)。不過蘇家后來受到大太监梁师成很大帮助,而梁师成的妈,据说是苏东坡的某小妾(被苏遣出后生梁)。
事实上,苏轼和高俅关系也很深。党禁之际,苏家子弟如过街老鼠,故旧躲避唯恐不及。而高俅仍然对他们十分亲切。如果不是感恩之深,恐怕做不到。这也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
即使是蔡京,对于故乡兴化军(今福建省莆田市)还是热爱的,兴化平原重要的水利工程木兰陂正是在蔡京的帮助下修建的。可惜现在很少有人提及蔡京对于修筑木兰陂的贡献。
高俅怒打王進
高俅表演球技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