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又何必千回百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释梦呢?因为经济、物质丰盈之后,上层建筑、意识不得不与之俱进。这也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中国梦的提出足以证明上述趋势不可阻挡。“中国梦”三字本身就是一个别有滋味的词——它会令人立刻想到马丁·路德·金的名句“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进而想到早已深入人心的“美国梦”,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提出“中国梦”的是当今中国大佬,联想到此人曾留学美国的背景,不得不感叹美国主流文化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影响。
这种影响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是优还是劣?我想,不能如此简单、概念化的理解。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的路,所遵循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只有在顺应了国际潮流、国际规则之后,所取得的成果就大,民众也得到的收益最多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趋势。
趋势已定,不意味着很快或立刻会实现。例如中国的宪政理想,法俄法日法德都曾尝试过,迄今已过百年尚在梦中,但现在毕竟更清晰了。
1840年前人们常怀念三代(夏商周)的美好(这一是因人少,从而二是人心淳朴,而这二因是后世无论如何不可能回到的从前,因人多,各种资源趋于紧张,社会关系趋于复杂,私心贪念因此而生,个体人心如继续淳朴那就离死不远了),清末甲午战争后,人们争相法西。法来法去,虽然难说南辕北辙,但毕竟有些不伦不类。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太多了。(公元3世纪时,孙权派往南海的使节回来说“外国人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罗马)宝众,月氏(贵霜(KUSANA))马众”·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大家想一想,一个社会或国家治理得好坏如何,当依赖于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的效率如何在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你能想象到的任何网都要复杂得多!这因为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关系恰如排列组合。现在回头看看不论1840之前还是之后,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那些被法的对象多出何只千倍万倍,而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复杂程度与数量又何只千倍万倍。
我还有一个困惑,中国的物质、经济丰盈到底是如何的一种丰盈呢?中国现在号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中国的人均收入的全球排名为90名左右。有人士预测,甚至到2030年,也将仅有约10%的中国人被认为相对富有(定义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十分之一人群),而美国的这一数值为90%。
趋势已定,苟人心所向,没有实现不了的。现在人心到底是思动还是思静,这也是一个问题。仅从1978至今,改革、变化之巨之繁尤强。静极思动,动极思静,这是常理。另外,分析近来“人普”数据,都说现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两头大——老人、未成年人多,这老小的心固然难动,而肩负两小的你的心是思动呢还是思静呢?因为苟人心所向,必会无视小异而求大同。
我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正是:清风徐来,子规不知,三月飞雪,难阻万山红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