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3月1日面世的《中国改革》第3期上,有一篇本刊记者刘芳专访法国汉学家潘关鸣啸的文章。现摘录其中部分,并选配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与大家共享。

潘鸣啸(Michel Bonnin)简介
 

潘鸣啸,法国汉学家,1949年生于法国。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当代社会民主运动、民工、就业等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著有《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摘录于百度)

第一次见潘鸣啸先生,是在秦晖先生家,一个儒雅的法国学者,高个儿,神态睿智、宁静。他很快就让我觉得很生气。第一,他将汉语说得那么好,“儿”音那么准确;第二,他的神情各方面都像中国人,他的谦和,他的内向,他带一些无奈的微笑,仿佛已经探到了我们民族的根基,并从中生长了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我对他的民族失掉神秘感,而且让我对自己的本民族失掉神秘感。(本段摘自崔卫平刊登在经济观察报上的“告别乌托邦——访问潘鸣啸先生”)

《中国改革》3月 号封面设计草样一,设计者Emiliano Ponzi(本期封面专题为“地方改革新绿”)

《中国改革》3月 号封面设计草样二,设计者Emiliano Ponzi(本期封面专题为“地方改革新绿”)

 

 

潘鸣啸谈韩寒(摘录于《中国改革》第3期)
财新《中国改革》:你关注了此前韩寒写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吗?这一组号称“韩三篇”的文章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论。
  
潘鸣啸:我只看了一篇(《说民主》),不太同意他的想法。他说的一些事实是真的,但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如果要等到所有的中国人都“素质高”,或者社会上出现一批有好名誉而又有机会说服同胞开展民主事业的人,才要求社会和政治变化,那要等很久,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这样“完美的时机”。社会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一个变化引起另一个变化,你不可以等待。在西方,也有人说:中国只要每个人的GDP达到多少,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问题。这在逻辑上是错的,历史从来不是这样,总是要有人站出来。你不可以用经济来解决政治问题,经济可以提供一些基础,但不能完全自动地一并解决其他问题。历史是人创造的,还是要有人牺牲的。如果你坐等,大概等几个世纪也未必能等来。

我当然同意非暴力的改革,这是最理想的方式。问题是有时候没有办法。革命很难避免,如果既得利益者阶层一点也不让步、不改善制度,怎么办?在某些历史的阶段,能不能和平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决定的。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那个最强的力量,就是政府,看它肯不肯让步。如果它不了解自己需要改变,顽固到底,那结果是可预见的。

我同意,暴力革命会引起一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法国革命就是一个例子。

财新《中国改革》:但是,韩寒的文章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讨论,也是因为代表了现在很多人的想法。

潘鸣啸:这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一些人会说,中国人的素质不够高,一旦民主就会乱。我觉得这其实是蔑视老百姓,站不住脚。很多人没有上大学,但社会环境怎么样,自己的利益是什么,他也是很清楚的,不需要念到博士才可以了解。最近,我看wukan经验很有意思,那些人都不是知识分子,但是做事很聪明、很开放。

中国官员的传统是总是觉得自己是父母官,百姓是孩子,要去教育他们怎么做。知识分子也有类似通病,他们希望可以告诉父母应该怎么样,对孩子不要太凶,还是要好一点,等等。我觉得这种家长主义的制度是过时的,现在中国的新一代已经有广泛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了,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而且,如果你总是持这种态度,不给他足够的自由和责任,他就永远不会成熟。在政治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不给老百姓一些责任,一些自治的、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空间,就会变成“一有机会就会乱”。我同意可能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这实际上是结果,不是原因。

最好的维稳办法,就是让社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不知道下一批知青掌权者会不会有这种理解。改变是要有勇气,因为这样做会有一点所谓的失控,但是这肯定是暂时的。


 

中国知青一代的总体背景(以下为笔者添加)
潘先生在文章中表示:“我不知道下一批知青掌权者会不会有这种理解。改变是要有勇气,因为这样做会有一点所谓的失控”。所谓知青掌权者,2月13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的财新观察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习近平……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领导人,可看作“老三届”一代人的代表——他们在“冷战”正酣、国内“极左”肆虐的严酷环境下,度过了自己动荡的青少年时代,对于民间疾苦和人生冷暖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们在风华正茂之时,中国进入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们从政生涯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随后参与、推动了改革开放大业。这种阅历,塑造了那一代人务实、沉稳、开放、灵活的性格。……

为让今天的年轻读者对知青一代有个直观认知,我从网络上找了几张那个时期的宣传画,年轻读者可从当年的这些宣传画上简单体味一下知青一代的时代背景及成长经历。

 

 

自1955年12月毛泽东发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至1980年底,中国先后有1700多万名城镇知青通过插队、支边、到国营和知青农场等方式,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倾洒在祖国广阔的农村和边疆。

 

 

 

 

 

新的知青一代掌权者该不会这样吧……

 

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呢……(钟飙 作)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