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作家及文字工作者——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电脑输入的快捷、准确,而伴随这个过程的是我们的手写技能的退化,提笔忘字的频率越来越多。如今甚至连签名也可以是电子的。如果电脑确实可以替代现实生活中所有“写”的工作,如果我们只在乎“写”的属性,那么即使手写的技能完全退化也无所谓。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且不说手写技能在促进人类脑的进化、逻辑思维的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一部名作家的手稿,可以全面反映作家构思作品的过程、创作思想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电脑写作在大大简化了这一修改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窥探这一极其重要的转变的过程。根据物质不灭定律,面对得到,我们必须失去,鱼与熊掌对于最聪明的人类,可以兼得吗?

每每欣赏名人手迹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文如其人,还是字如其人。说得再明白一些,到底是文章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人,还是字(或者说是书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如性格,甚至是命运。其实常写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最终想要呈现给读者什么样的文章,无论如何都是要想的更全面一些,而我们想不被人知的思想,总会刻意掩饰一下。而写字尤其是一些本不想呈现给外人看的文字,往往写得更为随意,但这个“随意”并不是无意识的“随意”。也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为封建迷信。但我认为这不能简单归结为此点。须知,一个人最终呈现出什么样的字,这与他长期的思维定势、行为习惯、逻辑推理惯性是密切关联的。从这一结论出发,我认为字更能全面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一个字甚至隐含了这个人的命运。其实我对书法不甚了了,这只是我欣赏一些手迹中得出的一个结论。你可以不同意这个结论,更可以继续无视手写技能的退化。

在毛泽东时代,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排序是“毛刘周朱陈林邓”。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这个序列中的第一、二号人物的手迹。我不想对他们二人的手迹作主观的诠释,我也不敢说他们的手迹能印证我的结论,但我相信,你在看完之后定会有所想法甚至是启迪。

刘少奇书,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著名的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注意题词中相同的字,此幅中的字为“永垂不朽”,下一幅为“体育运动增强”,再下一幅为“祖国”。

再看几幅毛泽东手书的古诗词可能更能表现性格。

“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宋玉,大言赋句)”

[subtitle=]

上图:《牡丹亭》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也,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图:再欣赏一个我喜欢的《西厢记》中的一段:九曲风涛何处险,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正似弩箭乍离弦。(与原作有出入,不标注)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