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可筑书房,1992,林少华译)
同名电影(2010,日本,133分钟)
《挪威的森林》(可筑书房,1992,林少华译)一书早买了,没看,扔在哪儿都不记得了;前些日子看了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2010,日本,133分钟)。看完之后有点受刺激,遂把这书翻出来速度一遍。
这书让我受刺激的地方挺多,主要是两点,其一,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那正是我出生的年代,同时也是中国文革最热烈的年代;其二,这书是村上于1987年推出的,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大学生,那一年,我也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不同的时空,同样的青春,无论看书还是观影,时不时令我有时空穿越之感。
Beatles(披头士)一曲“挪威的森林”令我(渡边)想起了曾经的恋人直子,因为直子喜欢听这个曲子。然而,直子爱到骨头里的并不是我。现实中,在很多人心中,越是得不到的爱,越久的发酵,就越发淳美浓香。(画外音:人都是贱骨头)
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死亡的原因可以从直子与我的对话中窥知一二。直子说:“我与木月(即直子刻骨爱的男友)三岁就一起玩,小学六年级就初吻了,那吻异常甜美,初潮来的那天,还特别跑到木月家哭了一鼻子。”直子坦言,她也不是那种对贞操特看得重的那类女孩,只要木月喜欢,什么都可以做。可当他与木月都欣然迎接那一刻时,却无论如何也成功不了……“很干,就是打不开”。
挪威的森林阴冷、潮湿,置身其中者寂寞、饥渴……
直子说,我与木月没有很多青年人所特有的青春的饥渴,难道不是吗?我们想爱抚时就爱抚,想KISS时就KISS,想……,是不是因为没有饥渴,反而我们(木月在此前早就自杀了)现在要承受这样的惩罚?!
“青春的饥渴”,我是熟悉的。当然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年轻时,很多这样的书本往往也是因生理原因而读。《阳光灿烂的日子》《动物凶猛》都让我对“青春的饥渴”有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真切体验;《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更直接表现了“青春的饥渴”不能满足后所带来的后遗症。
而当进入大学后,很多个熄灯后的卧谈会,内容千差万别,但主旨以“青春的饥渴”为多,诸如,你的初吻是在哪一年,如何有效泡女孩子,甚至跳舞时怎么吃女孩豆腐而不易被发觉,当然比这不靠谱的话题就更多了。绿(挪书中女二号)大声问“我”:“你们男生是不是都在宿舍里对着美女照片手淫啊”,那可是1968年啊,即使时光后跳20年,我们的卧谈会中也鲜有类似的话题。至于像永泽那样不时去酒吧勾引女孩睡觉,在中国也只有在20年后的开放城市才开始出现……
青春是美丽的,饥渴是残酷的,死亡是诱人的,生活是要继续的,一切都在挪威的森林中,让我们重温一首席幕蓉的诗,穿越“挪威的森林”——
溪水急着流向海洋,
浪花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