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金元明清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北京第一版)一书,在马致远名下,赫然选取的是一首著名的“曲”——天净沙•秋思,即我们熟知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并有如下说明:《天净沙》旧作曲调,杜文澜据《老学丛谈》录无名氏词,与此调同列为元人小令,录入《词调补遗》。今从之。(P137)笔者不禁狐疑,这首著名的《秋思》到底是曲还是词呢?
按今人所选的各种元曲(这里指的是散曲,不涉及杂剧)选本,基本上都是以近人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为底本。笔者查阅该书(中华书局1964年一版一印),在242页有这个作品,不同的是在“天净沙•秋思”前面标有“越调”二字。在这个作品的下面有校记:庶斋老学丛谈选作无名氏,并有个别文字不同,全文如下: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去天涯。(别本老学丛谈尚有“人家”作“平沙”,“西风”作“凄风”)。所以严格说来,老学丛谈所选的这首。与马致远的并不是同一首。再查之《元明清散曲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年第一版),以及王季思先生编选的《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均收有这一作品。而作为马致远的这一著名的小令,从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到近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以及包括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内的诸多“文学史”,也均将这一作品作为曲来评论。看来马致远的这首秋思当是“曲”无疑了。
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出的,都属于音乐文学,早期很多曲调是从词调来的,所以它们之间是比较不容易区别的。尤其是早期的曲,保留者词的很多特征,但二者毕竟有区别的。词,自唐-五代逐渐演化,至宋,以“慢”(也就是长词)的完成为标志而成熟。而曲则不同,相较于词调,曲可以加衬字;另外曲调是平仄合韵,即在一支曲子里,不管平声结束还是仄声结束,都要押韵。而词则不必每句都押韵。这两个特点其实在鼓词中也很明显。天净沙是曲牌名。句式为六六六四六,每句入韵,平仄混押。兼作小令、套曲。曲谱:平平上去平平,仄平平上平平,仄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天凈沙为全偶曲牌,断肠人在天涯的正确读法应是:断肠-人在-天涯,而不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曲牌,元人一般皆作散曲,又多由文人作之,可谓已格律化的元曲小令。在元小令中以越调•天净沙为题的不下一二百首。因此,清朝《钦定词谱》据此收入。其实这些均是“曲”而非“词”。以这两个特点考之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当是曲无疑。
简而言之,《金元明清词选》仅据杜文澜一家之言而将此作品列为马致远的词选入,而不作更为深入的考究,这是不够严谨、不太妥当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