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笔者没事时喜欢在旧书滩寻觅一些文革期间的版画、照片、年画等,其中有两张的图片说明有着明显的错误。这让我非常惊讶:在那样的高压时代怎么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同时也深感图片说明虽是小事,但如果随便为之,其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武器"压着“毛泽东”?

图一(选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宣传册页,8开,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战斗组1972年十月出版):

右上方“毛泽东”前两字与“武器”两字重合,这明显是制板工人拼版时出了差错,因为“毛泽东”三字是手写体,印刷中事先将此三字转为图片,然后再在大图中的相应位置剪下一块,再用胶条将“毛泽东”这个手写体的图片粘上。而“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段话或是排印在图片上的,或是此版画中的手写仿宋字。可令人奇怪的是:还少了一个字,而且已经出了画面的版心,应该是后来裁切时把“放”字裁掉了,看来仍似是排印的文字。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这在政治为纲的年代,恐怕此拼版工人难逃一劫。不过想想“全国山河一片红”(珍邮)中白色的台湾,出现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可能不是专业的排版人员,另外那时秩序、程序完全呈混乱状态。  

[subtitle=]

图二(选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宣传册页,8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6年,定价0.16元):


毛主席不“接见”了?

照片下的文字说明“毛主席亲切解放军革命战士”,明显少了“接见”二字,这显然是排版、校对工人出的差错。这样明显的错误出在那个年代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现在某些草台印刷厂胡印的。要知道在当时少了此二字,此排版、校对工作者至少应隔离审查。

曾记得一些年老的新闻工作者对我说过,文革期间,无论是《解放军报》还是《人民日报》,有关“毛泽东”的文字和照片均需特别仔细,不能有一点马虎,否则是掉脑袋的事,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他们曾亲自为我演示过看板时的样子,不仅要看正面图文有无差错,还要注意邻版、后面一版同样的位置是否有不适宜与伟大领袖并列或抵触、丑化的文字或图片,看版时一般要迎着光看。我们现在的出版物,当然无需顾及背面的文字是否会影响前面的照片了,但其实也要注意同一版中的图片或与广告图片是否不和谐,反差太大时也会让人发笑。另外仅说图片说明,文字说明与图片的信息不合者有之,人物张冠李戴者有之。这些错误既让读者迷茫,同时也为刊物本身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说到底,这主要还是责任心的问题。总认为图片说明,小事一桩。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