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对应的视频版:
股神不败(下)
通胀预期下的投资策略·“伤心”石油股·中国投资者应如何学习巴菲特
说明
“股神不败(下)”节目时长11分37秒,所剪素材时长约1小时,故剪除内容较多。应该说访谈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很多话题无论对普通投资者,还是对机构投资者,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有些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节目剪辑方面,也没有按采访时序,而是将最后一部分"通胀预期下的投资方式"挪到了最前面,我认为这是当前投资者较为关心的;另外投资中石油,是中国投资者最为熟悉的一个案例,也摘出一些,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看访谈文字中的相关部分。依上期体例,视频节目所剪部分仍以红字表示,由于打乱了剪辑顺序,解说词也比较少,就不再随访谈文字刊出了。全部访谈文字共8500余字,有些编改,主要是精练文字,删除一些过于口语化的东西;同时为方便阅读,仍制作了小标题,您可依兴趣自行选择阅读。
小标题(可选择点击阅读)
普通投资者应向巴菲特学些什么:不犯大错;抓住机会;安全第一
如何看待巴菲特一边不看好大市,另一边却频频出手。股市投资应提前布局
经济危机缩短了中国与一流发达国家的距离,投资者应抓住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绝佳机会
普通投资者应向巴菲特学些什么
刘建位:平常没有机会,只有发生类似危机的时候才有这样的好的投资机会,在牛市的时候,当普通投资者激情很高涨的时候,巴菲特则在见顶前就抛出股票,准备好现金,等着大跌的来临,等着危机的来临。而当大象狂奔的时候,他却开始猎杀大象。像前面所述的投资高盛、通用电气等,现在巴菲特的名气更大,底气更足了。现在几乎巴菲特不用猎杀了,这些大象愿意主动送上门来了。这首先可以看出巴菲特现在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实力;第二可看出巴菲特本人的影响力已如日中天。即那些大象不仅看重伯克希尔的资金实力,亦看重巴菲特本人的影响力。跟巴菲特在一起,还可以得到巴菲特本人的指点。连比尔·盖茨面对记者提问,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比尔·盖茨说是巴菲特。因为巴菲特的思想又简单又有效。他自己就经常希望跟巴菲特聚一聚,通通电话,希望得到巴菲特的指点。美国很多大公司的CEO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甚至会坐飞机飞到巴菲特家里向他请教。这表明,他们一是为了得到巴菲特钱的支持,二是希望得到巴菲特本人的支持。这两点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应该学习巴菲特什么呢?巴菲特是平时不赚钱,甚至略赔些小钱,但是一旦机会来了,大赚一笔。而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所做正与巴菲特相反,平时好像每一天都要赚点小钱。而当危机真的来了时,把以前的小钱全都输个精光,甚至本金都亏了不少。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巴菲特平时采取稳健的策略。如果在上证指数从4000涨到6000的过程中,你杀进去,天天追涨杀跌,赚点小钱;一旦见顶后跌到1600多点,想逃也逃不出去。就像人生一样,关键的路只是几步而已,只要你抓住一次可贵的机会,创造一次大的成功就可以了。所以巴菲特说投资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避免犯大的错误,只要不犯大错,等机会来了,赚上几次就足够了。
巴菲特说,人这辈子,只要选对三只特别赚钱的股票,你就会富得流油。而现在很多投资者总想天天抓涨停版,这是不可能的。巴菲特策略可以总结为三句话,首先避免犯大的错误,巴菲特的保险公司在这次危机中,没有象AIG等其他公司那样陷入泥潭,就足以证明这点;第二,抓住大的机会,而最大的机会就是发生危机时,这时要敢于出手;第三,即使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还要坚持安全第一。因为即使你觉得抄到了底,也不一定会赚大钱,例如在2008年的危机时,很多人也抄到了底,可美国标普指数一直到2009年3月6日才见底,跌到666点。很多基金,当时看到包括AIG,贝尔斯登等公司的股票已经下跌了那样多,从几十美元跌到十几,觉得很低了,就抄了。可最后这些公司全都倒掉了,后来这些基金发现,在2008年时,每次买入都是错误的。
这时,我们反过来看看,巴菲特在这轮危机中是忍了多久才出手的,像AIG的老板与巴菲特关系是很好的,AIG的老板也想让巴菲特接手,可是巴菲特没有接。那么多倒掉的大公司,为什么巴菲特一个也没接呢?他反而在115美元时高价投资了高盛,而当时比高盛便宜的有的是,他都看也不看。
反观中国股市也一样,在反弹中大幅度反弹的股票也不多,很多很好的公司反弹也不是很好,像巴菲特投资的富国银行,并未明显跑赢大盘。这说明很多基金经理的见识还是太短,而巴菲特的策略是小心使得万年船的考虑。这之间的差别很大。
巴菲特的资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公募基金应向巴菲特借鉴什么
记者:巴菲特过去在很长的时间可以不投资,在去年九十月间的投资前,巴菲特也很长时间没有投资举动了,这是否也跟他在伯克希尔有很大的股权有关系呢?因为巴菲特在伯克希尔有40%的股权,但公募基金的结构并不象巴菲特之于伯克希尔那样,你如何看待公募基金与伯克希尔这样的公司的关系?
刘建位:公募基金与巴菲特的公司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巴菲特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基金,而保险基金的特点是长期性,你可以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都可以,所以巴菲特的资金都是长期资金,他可以从容地长期做股票;而不论中国还是美国的公募基金,时间都不会有那样长。另外现在很多的基金公司总有一些排名,甚至每天都要排名。巴菲特当时从私募基金出来时就说,他不想做一只不停奔跑的兔子。因此公募基金只能学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全像巴菲特那样作长线投资不太可能。
普通投资者可能也有个误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都是长期投资,其实并非如此。他投资最长的可能有几十年的,短的也有几年的,像中石油,他是2003年买的,2007年卖的;投资耐克,也是在投资几年后做了减持。巴菲特说他的投资是由五六个部分组成的,包括这样的长期投资,中期,短期,固定套利,甚至衍生产品。所以我们不要把巴菲特想象成只会刻板长期投资的人。
长期投资是巴菲特最主要的最核心的,但不能说他都是长期投资。因为他的公司是一个庞大的保险公司,他也要进行配置。公募基金要学习巴菲特,则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长期配置,选一些优秀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但如果都是长期的,则是不可能的。我们记住两点就行了,一,巴菲特的资金是保险资金,所以他可以也能够做长期的投资,这与公募基金的性质是不同的;二,巴菲特不仅只会长期投资,他也做中期的甚至短期的投资。
中石油“后悔”,康菲石油“割肉”
记者:巴菲特投资康菲石油也是一个有名的案例,但目前看来,这笔投资亏了很多。在这次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也承认是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而当初卖出中石油,也比之后来中石油所达到的最高值要低很多,也有很多人说他失算了。您怎样看这两件事?
刘建位:先说中石油。一,巴菲特是从9港元卖起,11、14港元都卖过,最后中石油到了19多港元,巴菲特后来自己说也有点后悔。但我(刘建位)觉得,巴菲特这样说是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因为一般的散户投资者对巴菲特这样的大笔投资者的认识,往往有误区。巴菲特一开始投入中石油4.88亿美元,约合30亿港元,后来卖出时总计拿到约40元美元,约合不到300亿人民币。而对巴菲特这样的超大投资者,几百亿的投资是不可能快进快出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就全部减持掉。如果巴菲特选择在高点附近减持,可以肯定巴菲特减持不完,操作上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是大资金与小资金的不同之处;二,相对于巴菲特买入时的一块多港元,持有四年后,以11、14港元卖出,已经有九倍、十倍的收益了,足够了。中石油是巴菲特这段时间收益率最高的股票。只有最贪心的人、既想“逃顶”又想抄底的人,才会认为巴菲特卖亏了;三,巴菲特从来没想过要逃顶,他只是觉得赚得足够了就可以了。
巴菲特卖了中石油后,本想买更好的股票,他把比投资中石油多得多的资金投入到康菲石油上,最多时达到70亿美元。巴菲特后来承认,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因为他基本是在油价最高点时买入的康菲石油。很多人想不通的是,既然巴菲特不看好油价,中石油也不错,为什么却卖了,反而买入了康菲石油。
我(刘建位)后来比较了一下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发现康菲石油的盈利能力要比中石油强相当多;另外当时康菲石油的估值相对中石油来说,要低很多。当时中国是大牛市行情,中石油的估值已经很高。我发现当时不仅巴菲特买了康菲石油,很多信奉价值投资的大腕儿,也都购买了康菲石油。观之后来,在康菲石油股价下跌过程中,巴菲特还一再增持,这一点目前来看,虽然巴菲特已经承认这是个错误,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巴菲特也对康菲石油做了大量减持。但我(刘建位)认为,如果巴菲特一直持有康菲石油,随着通胀的预期,康菲石油的股价会大涨,这一点巴菲特也是预料到了。
但巴菲特为什么最终大量减持康菲石油呢?从事后巴菲特本人的一些言论得知,他是为了买那三只可转换优先股。我计算了一下,购买这三只可转换优先股共计145亿美元,因此巴菲特不得不做大的减持,减持最多的是康菲石油,另有宝洁、强生等也都做了减持。因为巴菲特考虑到,与其守着康菲石油,期待油价上涨,远没有持有这三只可转换优先股更保险:有固定的收益,进可攻退可守。另外,康菲石油毕竟属于股票投资,不是并购。而巴菲特投资马氏,是为了收购另一公司 ,投资高盛、通用电气 ,也是有某种并购的味道。巴菲特说过,同样的钱,同样的收益率,他更喜欢的是并购。
如何看待巴菲特一边不看好大市,另一边却频频出手
记者:巴菲特在今年三月说,这次经济衰退可以说是经济上的珍珠港,令人不禁联想到,既然他并不太看好大市,但一边又频频大手笔投资,你是如何看的?
刘建位:巴菲特这样说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他在他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你想听到知更鸟叫才确认是春天的话,那么春天就已经过去了。这就是说,如果你想从所有经济指标确认,经济衰退结束了,这时你才采取行动的话,那经济复苏可能已经过去了。所以投资必须提前布局,如果一切指标都向好了,那么这时,最好的投资机会已经过去了。而这一点在股市的表现尤为明显。例如美国在二战时,经济本是最困难的,但股市却开始反弹了。
巴菲特观察经济主要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是消费指标 ,他说他从没看过这么惨的经济,谁也不敢花钱了,而现在看,这个现象或趋势并没有改变;第二个是就业指标,支撑消费主要看就业。前一阵巴菲特曾说美国的失业率很可能达到两位数,实际数字曾达到9.8%,与巴菲特的预测非常接近。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另外巴菲特还非常关注一个指标,就是铁路货远量。美国主要是消费品,如果物流不好的话,这就说明商家没进货,人民没消费。这次美国股市虽然反弹了这么多,标普500已经反弹了50%。但消费指标等依然没有大的起色。
****
记者:曹仁超说如果巴菲特遇到大萧条可能会输的比他的老师还要惨,你如何看这句话?
刘建位:假如我问,如果曹仁超不在香港做,在阿富汗做,能做得如此好吗?(略去约4分钟内容)
****
经济危机缩短了中国与一流发达国家的距离,投资者应抓住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绝佳机会
巴菲特说了他自己在五年前甚至不会考虑到中国投资,而现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忽略。中国很快就要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学习巴菲特,主要是学习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会,巴菲特把握住了。当时巴菲特利用美国大公司大幅度向全球扩张的机会,这些公司收益暴涨,股价暴涨,他赚到的钱也迅速增长。巴菲特抓住了美国公司全球化增长的机会;而现在的中国正是全球化的开始,现在中国全球化的步伐应该说比过去还要快。现在的现实是,别的国家都很差钱,而我们中国不差钱。中国的投资者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因为中国有着强大的购买力。所以我(刘建位)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反而使中国与很多一流发达国家缩短了距离,中国的优势反而增大了,全球化的机会发而更多了。现在中国本身有强大的出口能力,由于不差钱,购买力也很强。相对而言,比过去对他们(发达国家)更宝贵。
随着这次危机,我认为,会让欧洲,其他经济体承认中国完全市场化经济地位的进程缩短,一旦承认了这个,会使中国像当初加入WTO一样,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我(刘建位)看到很多数据,尽管现在中国的出口有20%至30%多的下滑,但是看看中国最有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鞋子,衬衫等,并没有怎样下滑。这时在他们差钱的时候,我们相对便宜的中国货反而优势更大了。现在是中国出现象可口可乐那样大的跨国公司的良好的时机。
中国投资者应学会不抱怨,适应环境,更稳健地去投资
记者:中国的投资者如何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刘建位:很多人都说过,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适合美国,不适合中国,因为美国比较开放,比较规范。恕我直言,其实现在的中国市场,比之巴菲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投资美国市场的时候,我们比他们那时要好很多,这是从规范的角度说的;第二点,现在的中国有一大批迅速成长的公司,这甚至比巴菲特在七十年代寻找好公司更容易;第三点,政策因素现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已经小了很多了,最初的时候,我们的股票市场的市值只占GDP的百分之十几、二十几,而在2007年最高峰时,市值占GDP的127%,到2008年6月底,市值占GDP的70%左右。过去《人民日报》发表个社论对股票市场就有巨大影响,现在这个影响小多了。现在国家调控也不像过去只靠行政手段了,更多是以市场方式,政策性资金已经不是市场的主流资金了。从上面几点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是比较规范了,至少我们没有出现象安危那样的丑闻。
虽然国外在市场化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但即使如此,也出现了像安然,市通、花旗这样的暴跌。我们市场化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如此发达。因此,我们也没必要采取美国那样完全市场化的手段,这要跟自己的市场发展相适应。因此大家不要因为投资没赚钱,就说是政策不好,或说市场不规范,你回头看看就知道了,最近19年,上证指数上涨了30多倍,全世界有哪个指数涨了这么多,有哪个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这样快。我们这19年,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机遇都比很多国外市场好得多。在过去的50多年中,美国市场也是从不规范到规范一路走来的。而且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如此多的投行倒闭、公司倒闭,也说明美国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果巴菲特报怨的话,他是有资格骂、有资格报怨的,可是他没有,他说美国遭受珍珠港袭击,现在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他支持政府的救市政策,甚至说美国的救市政策还不够,美国的各个部门都在扯皮,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巴菲特强调必须救市,尽管可能会引发大的通胀;他支持伯南克,他说没有一个人比伯南克做得更好;他也批评奥巴马,但他批的是他力度不够大,要更大地救。而中国现在拿出“四万亿”救市,比很多国家加起来还要多,这已经做得够好了。作为投资者,你不是去制定政策,而是去投资。这就要象巴菲特那样,要更加求稳,巴菲特帐上总是有两三百亿的现金,预防着危机。这时当危机来了,他就不会想着逃跑,而是要打个大象试试。
太多的人、太多的评论家都把精力放在指手划脚上了。我们想的是应该是如何避开危险。至于市场环境,这是大家共同面对的,市场环境无疑会不断变好,在报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抓住机会。这次“四万亿”的刺激,让很多股票都有了涨三倍、四倍的机会;同时这次危机又让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拉近了很多,这又提供了很多机会;接下来如果我们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那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
通胀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哪些行业可战胜通胀
记者:巴菲特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中,表示对通胀的担忧,其实国内很多投资者也很担忧,甚至是达到了恐慌的地步,那么国内投资者在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经验中,如何应对通胀的呢?
刘建位:巴菲特对能胀是极其重视的。他认为通胀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他甚至算过,伯克希尔是美国的第一高价股,他最初买时是19美元,到今年8月7日收盘时,股价为10.7万美元,最高时每股股价14.9万美元,从19到10万,股价涨了五千余倍。我们认为应该是很厉害的了,但巴菲特不这样认为,他说,大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他说那时黄金每盎司20美元,现在约为1000美元,上涨50倍,5000除以50的话,只有100倍。从5000倍变为100倍,这就是通胀的危害。所以说通胀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他因此认为,投资者应时刻想着通胀。
如何战胜通胀,巴菲特认为,第一点,他号召大家买股票,即使道指到了9000点时,他仍然推荐大家投资股票,为什么呢?他的主要理由就是防通胀。他认为美国这样大量注入流动性,大量发行货币,最大的后遗症就是产生严重的通胀。而要抵制通胀,要么自己办企业,要么通过股市投资股票。只有投资企业才能抵抗通胀,为什么呢?因为企业产品可以随着原材料的涨价而提价。回顾过去一百年甚至两百年美国房地产的价格,美国黄金金价的走势,存款、国债的收益,你会发现,存款、国债,勉强与通胀打平,房地产能战胜但战胜的幅度也不大,黄金不过持平顶多略赢,真正大幅度战胜通胀的是标普500指数,是股市。所以说,要想预防通胀,会办企业的去办企业,不会办企业的,就去买股票。
记者:投资股票应选择哪些行业的,可以更好地应对通胀?
刘建位:这牵扯到一个选股选行业的问题。巴菲特从他父亲那里总结了三条,即买名牌、老牌、大牌。名牌可以在通胀时提价,而且普通牌子的产品一提价,消费者不愿意买了,而名酒名烟一提价,大家反而会觉得质量更好了,反而可能会刺激购买;老牌指这些企业历史很长,经历了很多风雨,因此可以稳定地经营下去;大牌企业,在一拨好的行情中它可能会赚得最多,就算死,它也是死在最后。
对照巴菲特本人投资的行业,我(刘建位)发现,金融业股票是他(巴菲特)投资最多的;排在第二的就是消费品;第三位的是他近年来配置的一些公共事业的股票。这三块,金融行业是天然可以抵制通胀的;消费品是我们不得不消费的,就算再提价也不得不买的产品,像巴菲特买的可口可乐、宝洁等就属于这一类的;公共事业就更不用说了,谁都得用。在以上三个行业中选择名牌、老牌、大牌的股票,战胜通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定期定投是最好的方式
巴菲特对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你们不用如此麻烦地去选择,因为普通的投资者没有精力与专业知识去研究。在这次的股东大会上,有个记者问巴菲特,如果我有100万存款,我应如何投资?每个产品配置多少?这无疑是在套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巴菲特听后哈哈一笑,他说如果我是你的话,30多岁,有100万存款,我就全部去买追踪标准普尔500的指数基金,而且选择管理费最低的。我(刘建位)一听,感觉很新奇,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后来我查到有关资料,巴菲特从1993年至2008年,先后八次推荐指数基金。他多次强调,绝大多数人投资的最佳选择,就是购买指数基金,巴菲特算过,从1965年到2008年,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50多倍,远远战胜了通胀。
有人计算过,从1975到2005年,当时共有30只基金,其中只有9只基金战胜了市场,以百分之二的优势战胜了;只有三只是一直战胜了市场;而在2005年之后,这三只也不行了,也就是说98%的基金无法跑赢指数。而且统计数字表明,在美国,个人投资者做不过机构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战胜不了指数,所以如果你想长期投资,又省时又省心又省力的话,干脆就买一个指数基金,而巴菲特推荐的是买标准普尔500的。
反观中国的投资者,当然中国的基金历史才只有10年,但如果有这样的基金,19年赚30倍也是非常不错的了。再看今年上半年的这次反弹,第一名是指数基金,基金排名前20名的,有13个是指数基金。假如你长期看好股市会不断上涨的话,那么长期来看,指数基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如果你不看好,我(刘建位)也建议,你把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到指数基金里,这样做,就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投资。
有的投资者问了,如果我现在就买了一个指数基金,是在指数高位时买的,那回调可怎么办?对这种情况,巴菲特的建议是,你别一下全部买入,可以定期定投,到银行开个户,银行会自动地每月扣一部分钱帮你买入。定期定投既省心又省力。有人计算过,假如你从6000点开始定期定投的话,现在尽管上证指数只反弹到3000多点(访问时的点数),但是你的收益已经持平了,就是说已经不亏钱了。定期定投的特点是,每次投的一样,但股指高时买的份数少,股指低时买的份数多,平均的买入价格不是中间,而是要偏靠下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买指数基金就是做价值投资,而且还是长期投资。买指数基金是不选股,定期定投是不选时,这样基本上指数涨多少,你的收益就是多少。而且由于指数低时买得多,所以收益率会超越指数上涨。这要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既省心又省力,大家不防借鉴一下。
投资者如何参与创业板投资
记者:创业板即将创立了,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来看,投资者应如何参与创业板的投资?
刘建位:我认为,如果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很大程度上,他是不希望普通投资者参与创业板的投资。因为,创业板企业一般公司的经营历史比较短,处于创业期;而巴菲特强调稳定性,他要求公司有较长的历史,有稳定的产品,这样的投资才可能有稳定的回报。他有一个比喻,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上,无法建造坚不可摧的城堡。而很多创业板企业,公司经营起伏比较大。巴菲特说过,他喜欢投资的企业是在未来10年到20年,不太可能发生变化的企业。而投资创业板呢,是希望该企业在短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到底如何变化,则很难预测,往上往下的概率是一样的。
如果一定要参与的话,我建议,如果有的话,投资者可买些创业板的类的指数基金。另外不管是购买基金还是个股,我认为一定要限制比例,我个人认为以不超过10%为好。并且建议年龄大的投资者离创业板远些,像巴菲特那样稳健才好。例如巴菲特从来不打新股,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显示,百年老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耐克,从1986年至2000年涨了60多倍,属超级成长股,收入也是大幅度上涨。但巴菲特在2000年才开始投资耐克。应该说早期的耐克更像我们的创业板企业,但巴菲特没有投资,直到他成长到很好的状态下才开始投资,但巴菲特在短短的五年就赚了三倍,也很不错了。所以说,与其等一个企业成功,不如找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在它低迷的时候介入,这样会更稳定地盈利。(续完)
本文章相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