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6月14日22时15分,央视女主持方静着紫色上衣黑裤亮相《世界周刊》节目,主持风格一如百日前沉稳大方;十几分钟后,“间谍门”始作俑者阿忆更新博客,汰除旧作,另撰新文,文末称:“方静赢了,祝一路平安,祈福,特此。”由此,热哄哄闹嚷嚷的方静“间谍门”事件似乎画上了一个较比圆的句号。看客们逐渐散去,仍旧回归各自的轨道按老样子运行。

然而,笔者认为,对于看客中的“方静们”,这绝不应是个句号,而应是一个省略号,其各自的运行轨道亦应该由此事件而有所改变。这里说的“方静们”指的是各种媒体中众多的编辑记者。

“间谍门”初看像是平淡生活中偶然的一出闹剧,然而这偶然中却有其必然:这就是人们的“保密”“守密”意识的淡薄与淡忘。说到“间谍”两字,似乎离我们很远,说你泄密了,你可能还会满腹委曲:我又没拿“活动经费”,我泄哪门子的密啊?!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说起“保密”“守密”,这绝对是老生常谈。且不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时,就说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到一军口的报纸应聘,主编一见我就说:“要不是改革开放,我们是不会从社会上招人的,现在要向地方学习,改革用工制度,所以决定从社会上招一批人。虽然你们不穿军装,待遇也与军人们不一样,但有一条是一样的,就是必须遵守保密规则,因为我们这个报纸是以报道军工企业为主的。”

那时候,新华字典、编辑手册、校对手册、保密手册是工作的必备品。由于报道对象都是军工企业,像航天、航空、核工业甚至船舶企业的稿件,都要仔细编改。说实话,文理、文笔倒是其次,编改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使稿件内容符合保密手册上的规定:哪些不可以明白写出,哪些必须删除。因为通讯员都是来自企业基层,认为投的又是本部门主管的报纸,虽然他们都接受过正规的保密知识的教育,但在稿件中往往还是能透露出不少让“惦记者”可喜的内容。例如企业的发展史写得过细,生产产品的型号、功能介绍得较细,甚至业内一些知名的工程师的名字,这些都不能轻易泄露出去,不然“狡猾的阶级敌人”会获得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subtitle=]

反观现实中,有数据表明,国外情报机关80%-90%的情报来自公开的资料。他们通过搜集公开资料经分析、签别,从中发现有用的情况。这种搜集既广又快,准确性高。一些文献、资料、档案、广告、图片、展览会上散发的小册子及专业性刊物上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宝贵的材料库。像杂交水稻技术、 1981年“一带三”的卫星发射技术,就是通过公开发行的报纸泄露出去的。这些都是编辑记者在没得到一分“活动经费”的情况下,白白做了让人家“花钱也买不到”的大好事。而现在,又多出了网络、电视、视频等。有事例表明,网络泄密造成的损失更是惊人的。例如,有媒体报道,某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一官员,因未按规定使用电脑,硬盘中存有大量机密材料,从而被“黑客”入侵,导致国家航天技术和军工技术被盗。

当然,不仅文字可泄密,很多图片的泄密也是惊人的。像国内某军事网站刊登的“江南造船厂标语”的图片,就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情报专家可以据此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标语中“打造首艘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明显给人以中国正在造“航空母艇”的口实。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朝鲜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准拍照”了。

我们那时也会发生泄密的事情,像航天、核工业、兵器集团主管的一些大小报纸、刊物,尤其是一些军工企业的厂报厂刊都有过。一般出事后有固定模式可循,首是就是让当事的编辑记者暂停工作,确定是有心故意还是无心之失,然后视造成的损失大小,给予一定的惩罚,无非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移送司法机关。如果“阔别百日”就重返工作岗位了,就说明没啥大事,顶多是无心之失且造成损失不大。

“间谍门”事件,对方静而言可能已告一段落,而对“方静们”只是开始。据新华社报道,6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将首次审议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据悉此次修改主要是针对网络泄密与泄密事件查处难的问题。这不能说不是“间谍门”的一个成果。更为巧合的是,也是约在百日前,即方静告别荧屏时,各级有关涉密的单位(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相继开始了与员工签订新的守密协议的工作。

应当明确的是,“方静们”只是涉密人员的一部分,而远非全部。笔者之所以提请“方静们”注意,一是因为身处媒体单位;二是因为当前文风,“料不惊人死不休”有愈演愈烈之势。老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但既然常在河边,就应该熟悉水情。对于“方静们”要做的事就是,不该问的可以问,但不该写不该播的绝对不要写不要播,当然还要严格送审制度。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踏踏实实安安全全长长久久地穿着一双干松的鞋。这样不好吗?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