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见搜狐网一报道:“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是特大利好”(http://roll.sohu.com/20110313/n304246101.shtml)。笔者读后认为,且不说该文作者是出于“幸灾乐祸”,还是“理性详析”的心理作此文,只以国际贸易的角度论之,在商言商,Business is business,该文中观点与结论也完全是“妄自尊大”“一厢情愿”的一派胡言。

笔者何以得出上述结论?反驳该文观点之前,请允许我先举个例子。

众所周知,英国对清政府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签下了对其有益的《南京条约》,其目的是为了更多的通商口岸,获取更多的贸易所得。然而事后结果却与其主观目的相反,其后几年英国对清政府的出口反而年年下降,比之战前还有所不如,而清政府对英国的出口几乎年年上升,贸易顺差加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简言之,一是对中国的具体需求不清楚,盲目看好看多中国市场,结果很多商品无人购买(如刀叉、钢琴等);二是多国竞争激烈;三是中国人的心理因素,即有意识抵制;四是过分高估了中国市场消费能与力支付能力,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钱同时购买鸦片与商品(以上观点见“马克思:贸易与条约”。《鸦片战争》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虽然时移事易,但经济发展的规律或原则并不会有多少改变。我们可以上述观点衡之该文结论(下文中加粗部分)

1.日本地震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这当然是指保住中国GDP"老二"了,这一点即使日本不受地震,估计也没啥疑问。中国不惜一切创造GDP神话的故事现在连上层都觉得羞耻了,国人的收入水平都跟不上GDP上升的速度。另一方面,日本灾后重建所带动的GDP有可能远超其过往平均水平,所以现在看来中国是否能保住“老二”倒凭添了不利因素。

  2.日本地震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是特大的利好。无论是人力成本,未来的发展空间,资源,还是从大自然的安全面前,投资中国都比投资日本更具有吸引力和安全性

这个观点绝对是一厢情愿的。比之自然界的安全,非自然界的安全可能更令人恐怖。一纸禁令,朝令夕改,或惹某个大人不开心了,一切都会令其投资瞬间化为乌有,而这在中国是屡见不鲜的。

3.中日两国同样是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处于制造业互相竞争的状态。当其中一个受地震影响了产量,另一个就会有更大的出口空间。一旦中国把握住了机遇,只要保值保量订单将发生瞬间的逆转。

这个观点显然是妄自尊大的。第一,天灾会最大程度凝聚人心,这当然会体现在灾后生产的重建上,所以这个空子并不如想像得那样好钻;二,即使有空子,中国是否有替代品补上;三,中国即使有替代品,“中国质量”的声名又是否能在激烈的多国竞争中拔得头筹,这显然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另外,中日激烈竞争,仇视心理之严重(中国有五毛,日本亦有右翼)日已久之,如果我们以此“幸灾乐祸”心理“援助”日本,日人又有几份情结购买中国商品呢?更何况重灾面前往往会更加凝聚人心;最后还有个重要问题,我们也不要把日本灾后的市场估量得过高,恰如我们总是高估我们自己的消费能力一样,日本人民也不是钱花不完,在有限的支付能力下,他们会首选购买我们的产品吗?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