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之前照例扯几句闲篇儿,享友对笔者“古建吞声,舞伴吃醋”一文的表态较之“限活”一文有了明显统一,相当一部分认为是“搞笑”。我有点困惑,不知是我写的人在他们眼里是“搞笑”呢,还是文中的那些事让他们觉得很“搞笑”?我认为,素质体现在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的或巨或细的事情上。而如何全面提高民众素质,接下来的办法却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一百年前,清政府破产,彼时中国似一张白纸,机会多多,竞争多多——试看谁有能力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画……而今天的画,无疑是那时竞争的优胜者画出的,但现在是否又到了竞争的时候呢?
说到这儿,我们有必要给“普通人”定个范围。我一直认为当今最该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或再梳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认清我们当前最占主流部分的民众的状况,从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办法。毛泽东为什么能驱老蒋于一岛?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毛赢得了彼时中国最大多数人——农民的信任与支持。
都说当今中国的网民有多少亿,微博有多革命,“蚁民”的力量有多大。对此,我深表怀疑。且不说我们所要影响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根本接触不到网络或无暇上网的,而即使在上网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对类似思享家、天涯等论坛上较有深度的文章认真读且思且享的呢?
为民众鼓与呼,为民请命,唤醒民众——中外记者都将此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这一使命奋斗的前辈们相继以失败告终(详见《中国改革》2010年第12期:现代新闻史上的“南方流派”);往事并不如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点,上世纪80年代的徐友渔认为,看到中国存在的那么多问题,再做书呆子是可耻的(详见《中国改革》2010年第11期:徐友渔访谈)。“刘项原来不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闲篇儿扯过,下面继续叙述事实,注意是事实,非小说。
上文说到了“年票”,这回再仔细说说。公园的年票,是政府为了方便本市市民,以较少的钱实现“人民公园人民逛”的愿望,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便民措施。事实上也确实起到了这个效果,相当一部分下岗、退休人员将业余时间消磨在公园里了。
年票分三种:50元——供65岁以上且有老年证的人,100元——供下岗、离退休人员,200元——所有北京市市民。
看到这三个价格,即使是具有GB素质的人也希望购买价格最低的那档,韩非子早在两千年前就看出了这点,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颐和园的验票人员看到了很多五六七岁的娃娃,骄傲地亮出“50元”年票,挺胸抬头地进了园子。他们怒了!
要说这怒也不全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颐和园的工作人员觉得委曲。委曲在哪?颐和园地理位置离市区较远,人们换购年票一般都选离自己家近的地方,或是通过熟人直接代购代换,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颐和园的售年票的收入很少。而接下来的人之常情是,逛公园都选找门票贵的公园逛——逛个两三次,年票的钱就“赚”回来了啊(颐和园旺季门票为30元)。
所以颐和园的验票人员对于持年票入园的游客检查的很仔细,“娃娃年票”更是重点。当遇到不合格的年票持友人,第一步记下年票号,第二步直接剪掉作废。这两步都是关键的,年票号可以查出此票是售自哪个公园,剪掉的目的是怕相关人再把年票要回去,直接剪了最简单——毕竟对方做了不合规的事,犯不着为这几十块钱红脸儿——这也是人之常情。
检查的结果是,“娃娃年票”普遍存在,几乎各个公园都涉及。因此颐和园一怒之下将几乎所有公园都告了——告的结果是,颐和园的“娃娃年票”少了,但其他公园照样。当然也有公园懒得为这些事挠头,他们根本不参加“年票”公园,如圆明园、八大处公园等(前提是非园林局所属公园)。
本文中用的最多的词是“人之常情”,可到底如何提高“人之常情”的档次呢?
——待续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