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偶然购得一本民25年(1936)出版的《译文》杂志新二卷第一期(上海杂志公司发行),里面夹有一张随杂志附带的“试印券”,感觉比较新颖。——这张试印券的所用范围仅限于在新艺印刷厂印刷刊物时抵一定比例的印刷费。具体“代用金”为“满洋十元者本券可作国币一元满二十元者可抵用二元多者依此类推(奇另不计)”,有郊期限至民25年底。这有些类似于今天网站购书满减,但这是印刷厂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来此印刷而推出的优惠方式。

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为“普世庚特辑”(普世庚今译普希金),杂志中有多幅木刻插图及线描插图。

“此券等于法币”,此处多说两句。1929年,蒋介石政府计划改革货币。主持这次货币改革正是时任财政部长、美国留学归来的宋子文。1935年11月,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果断采取措施,将白银国有化,并停止白银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的关联。同时规定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作为国家法定信用货币,禁止白银流通。在民国政府的努力之下,法币先与英镑、后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汇兑关系,而后者则间接兑换黄金。这次1933年到1935年的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改革,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初级银本位这样一个制度,变成了一个相对发达的,而且它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后来的抗日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多年之后,担任日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过,“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然而,战事的失利迫使蒋介石政府超发货币维持机构运行。到1948年,法币的发行额已经从抗战前夕的14亿元膨胀到660万亿以上,货币额度上涨47万倍、物价上涨3000多万倍。至此,“法币改革”黯然收场。(以上内容详见财新视频“晚近金融史话(1)民国法币沉浮 ”http://video.caixin.com/2013-06-14/100541066.html

对照上述说明,1936年时,法币是满坚挺的主流货币。

话题:



0

推荐

王新江

王新江

18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元】邓玉宾

文章